12月12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进城市更新 提升发展能级”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市城市管理局规范管理 数字赋能 提升市容市貌品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全市各级城管系统秉持精心精细精致工作原则,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发展思想,在管理执法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在日常工作细节中时刻体现服务意识,紧紧围绕“暖民心、顺民意、解民忧”,坚持疏堵结合、教育引导、管理服务多种措施,以数字赋能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环境品质,以打造宜居城市环境、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切实解决事关广大市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兼顾并妥善处理城管执法与社会各方的关系,为我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发展战略增强了城市竞争力。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进一步加强城管执法规范化建设。下足“绣花功”,做好“规范+服务”工作,使用“7分服务+2分管理+1分执法”的“721工作法”,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疏导融合、处罚与教育结合,着力构建“精心服务、精细管理、精准执法”城管模式,让严格执法与柔性、文明执法相结合,把末端执法让位于源头治理,使城市管理更具“人性化”,使城市市容环境整洁有序,市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起草了2部地方性法规:《枣庄市城市绿化条例》《枣庄市停车管理办法》;2部市政府规章:《枣庄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枣庄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1部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枣庄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修订了《枣庄市城市管理系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通过立法的方式,为城管执法提供坚实法律保障,进一步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是着力缓解群众“停车难”问题。去年初,起草了地方性法规《枣庄市停车管理条例》,已于今年5月1日施行,填补了我市停车管理领域的立法空白,为规范停车秩序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同时,积极推进《枣庄市主城区停车场专项规划(2022—2035年)》,目前已通过批复纳入总体规划;我们还多措并举,通过统筹地上资源、地下空间,增设立体停车设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效增加停车泊位供给。截至目前,完成城市发展大厦、市立医院新旧院区、杏坛广场、承河路路内泊位智慧化改造等,新建改造智慧化停车泊位1397个,新增公共区域停车泊位3144个。目前,经调查统计,我市私家小微型载客汽车(9座以下)近80万辆,全市城区停车位约为70万个,还有一些乡村停车位,虽然停车静态需求基本达到平衡,但是在特定时段内学校、医院、商超等区域仍然存在“停车难、停车乱”问题。为此,下一步我们将实行市场化手段和法治化管理,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题。 三是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治理水平。深入推进精细化保洁工作,细化道路机扫保洁作业标准,采取“人工+机械”作业模式,推进以机械化联合作业为特征的城市深度保洁,主干道机械化清扫且每日不少于2次,主次干道洒水每日不少于3次,目前,全市城市道路机扫率、洒水率达到91.80%、92.69%,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焚烧率持续保持100%。另外,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立枣庄市“榴花”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积极推进“两网融合”、“撤桶并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改造升级、主题公园建设、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完善分类收运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新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亭(房)1569个,建设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宣教基地)36个,配置分类运输车辆348辆,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67%。 四是进一步创新城市治理手段。城市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市容市貌治理效果极易反弹,尤其是占道经营、流动商贩问题和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屡禁不止。我们依托数字城管指挥监督平台,以科技赋能为抓手,聚焦重点领域,打造高效智能应用场景,实现对60种常见问题及不文明行为进行智能识别、抓拍并预警,整合了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城市管理全行业应用,产生的案件按照“七步闭环”模式进入案件处置流程,降低城管队员人力巡察强度,整体提升了城市智能化治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搭建城管部门与市民群众良性互动的桥梁,开通“枣庄微城管”官方微信公众号,方便群众通过随手拍功能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对身边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举报、投诉,并随时查询办理过程和结果,受理平台与数字城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确保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广大市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快、更优的服务和便利。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全市城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市委“五个一”发展思路,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实现市容市貌持续向好、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日益提高,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努力为广大市民群众打造干净、整洁、宜居的城市环境,为枣庄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城管力量。 大众新闻记者: 近年来,枣庄市深入实施市容环境专项治理,城市环境、城市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请介绍一下开展了哪些工作?
张超:市容环境治理是当前我们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精细管理市容环境。坚持“疏堵结合”积极开展市容秩序整治,对五小行业及马路市场加以规范,及早谋划,提前部署,关注城市困难群体的生计问题,通过开辟临时摊位,限区域、限时间、限范围经营,要求经营者不得影响日常交通秩序,保持摊点周边卫生,有序开放各类早、夜市临时摊点群37处,实现了城市烟火气与文明风的共赢。截至目前,全市清理乱贴乱画26627处、乱堆乱放7262处;规范占道经营(店外经营)97907处、门前三包12167处、规范各类车辆停放82312余辆次;检查工地3265家,处置带泥上路56次、工地扬尘49处;全市餐饮企业共安装油烟净化机4628 套,新安装126套,处置建筑生活噪声2412起。 二是规范开展拆违控建。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执法规范化的通知》,对执法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编制《执法实用汇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指导手册》,为一线执法人员日常学习和执法实践提供“行动指南”。经过多年“减存量、禁增量”工作,目前,我市的违法建设总量减少了,今年以来我们共处置违建55处,拆除面积12738平方米。 三是大力开展户外广告治理。坚持整体规划和集中整治相结合、重点控制和分类指导相结合、保护城市风貌和提升城市品质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全市户外广告实际、科学安排、周密部署,积极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工作,有效改善城市面貌,全面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截止目前,全市共拆除立柱广告4块、拆除(规范)楼顶(体)广告51块、规范牌匾广告1200余块,清理条幅5900余条,清理野广告22900余处。积极推进《枣庄市中心城区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2024-2035年)》编制工作,对中心城区户外广告设置区域控制、城区特色和广告类型、材质等内容进行明确要求。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市容环境整治,以高水平的城市管理,优化城市空间利用,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近年来,数字化城管平台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效率,请介绍一下今年枣庄市数字化城管平台运行情况如何?开展了哪些工作?
秦凌: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局加强创新管理,提升数字赋能水平,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市、区、街道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反馈整改机制和督导通报机制,实现城市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可支撑起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标准化智慧城市治理新模式,探索建立了全域感知、迅速反馈、高效处置、准确销号的城市管理闭环式指挥运维体系,为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提供强力支撑。一是加强运维管理,保障平台规范高效运行。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指挥平台共上报案件340618件,立案受理340098件,立案率99.85%,其中信息采集员上报294001件,社会公众举报493件,“枣庄微城管”举报91件,视频抓拍54件,共结案340024件,结案率99.98%(国标90%),其中新城核心区域采集员上报案25028件,立案处置16689件,其余8339件为简易案件自行处置,结案率99.96%。通过多种渠道采集数据,实现城市管理全覆盖,依托数字化城管平台,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统筹调度、服务民生作用,实现对城市管理活动的全领域、全时段监管和城市管理问题的高效率、高标准处置,进而推进城市管理工作提质增效。二是积极参加竞赛,提升智慧城管工作水平。参加2024年度全省智慧化城市管理创新应用场景竞赛,报送的《智慧城管视频AI智能分析应用》获得三等奖;参加山东省首届数字城管岗位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优秀奖,滕州市、市中区2名参赛人员分别获得个人二等奖、三等奖;我局向市委网信办申报的“依托智慧城管平台,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模式”智能社会治理项目,被评为党政智治领域优秀案例,通过积极参加各类评比,学习借鉴先进地市工作经验,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和业务人员专业能力;三是完善平台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建设枣庄市城市防汛指挥调度平台“一张图”大屏显示系统,将“城市易涝点位、抢险队伍、物资仓库、气象决策、雨情水情、视频监控、人员值守”等七个专项信息监测子模块一屏统览,同步开发移动端APP实现“掌上防汛”指挥调度功能,值守人员通过手机端即可实时查看天气预报、雨情信息、河道水情、积水信息视频监控、卫星云图、气象雷达等重要信息,为城市安全度汛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为城市防汛筑起“智慧防线”。二是平台与中科安佑餐厨垃圾收运平台完成对接,通过对16台餐厨垃圾收运车进行车载视频监控、运行轨迹回放等,实现餐厨垃圾收运全过程可视化、可追溯,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智慧环卫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大众网记者: 在枣庄市城市管理工作中,滕州城市管理局一直走在前列,请问在城市管理和执法方面,滕州市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徐西伦: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市局精心指导下,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队伍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为主线,坚持强基础、抓规范、善执法、优服务,依法行政能力稳步提升。 一是强化培训研讨,提高规范执法意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先后组织近40名业务骨干赴重庆、吉林、扬州等地开展学术研讨和业务培训,邀请专家、教授举办土地、燃气、物业、行政处罚等专题法律培训20余场次,累计参训人员1000余人;组织中队长、法制员到法院庭审现场开展观摩活动4次,开展执法文书规范化评比活动3次,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和办案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把牢公正执法尺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重大案件集体讨论机制;修订《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规范立案、报批、审签、送达、执行、结案等各个环节,细化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统一案卷文书格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管理事务;坚持挺纪在前,防微杜渐,全面落实约谈提醒、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筑牢廉政防线。今年以来,运用“第一种形态”5次,谈话提醒1人,约谈教育4人。 三是强化服务理念,彰显文明执法温情。深入开展“强转树”专项行动,认真践行“721工作法”,坚持规范、文明、温情执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把文明执法、温情执法与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有机融合。拍摄发布《尺度》《路径》等公益宣传片,引导市民理解城市管理理念,聘请社会监督员、城管自愿者队伍,让市民深度参与城市管理,凝聚共治共享合力;坚持“四不、三规、两严”(不污染环境、不产生垃圾、不影响交通、不困扰群众;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范经营范围;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原则,疏堵结合加强流动商户管理,设置潮汐摊点群6处,施划文明经营线1800余米,疏导流动摊点2600余个,让“烟火气”与城市文明并肩同行;聚焦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坚持扩容增量,新增停车场11处,泊位近3000个,健全“城警联动”机制,开展联合执法20余次,完善违停车辆处罚流程,张贴温馨提示单3000余张,清理僵尸车160余辆;坚持问题导向,更新管理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完善“接诉即办”“跟踪督办”处置机制,切实提高群众诉求办理质效,确保群众呼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今年以来,解决群众各类诉求6万余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