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南京城市治理公众参与经验做法

时间:2023-04-06  来源:  作者:
  

01

          公众参与法治化——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2013年,南京市制定实施《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南京成为全国首个城市治理地方立法的城市,《条例》的亮点之一就是成立了由公务委员和公众委员组成的城市治理委员会,由市长担任城治委的主任。


    公务委员不超过委员总数的1/2,由市、区政府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公众委员不少于委员总数的1/2,由专家代表、市民代表、社会组织代表组成,一般是通过定向邀请或其所属社会团体、所在单位书面推荐,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通过分类摇号产生。现任的第三届公众委员共45名,其中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和市民代表各占1/3。


  “城治委”的成立,标志着长期的政府单项管理体制,转为政府、公众的双向互动。


    公众委员围绕城市治理难点走访调研,起草调研报告后形成决议,提交城市治理委员会审议。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模式,保障公众参与长足发展。


02

          公众参与成效明显——构建百姓和政府沟通桥梁


    一是公众参与城市治理常态化。在城治委牵头下,公众委员召集主持的城市治理圆桌论坛,构建百姓和政府的桥梁,让政府有机会聆听民众呼声,民众有渠道表达自己的想法,专家有机会让理论指导鲜活的实践。目前论坛已举办25期,围绕城市治理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主题为形式,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市民代表等参加,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城市治理建言献策。论坛由公众委员轮流担任组织者,大家都有机会当“主角”,积极性空前高涨。圆桌论坛的举办充分发挥了公众委员的专业特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城市治理提供“最强大脑”。

    二是发挥城市治理智囊团作用。公众委员不仅需要找出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难题,提出上会备选议题,在形成决议后还要点对点监督决议执行情况。要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委员们还会进一步完善决议,再次上城治委会议表决通过,让决议切实落地可操作并贯彻到底,他们参与整个过程。到目前为止,市城治委共通过1个共识、2项规定、11个决议,有效协助和推动解决了占道经营、停车难题、油烟扰民、烟花爆竹禁放等社会及市民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目前,已经建成市区街三级公众委员体系,公众委员人数达2900余人,进一步发挥基层公众委员参与城市治理的大作用。在2019年城市治理座谈会上,市城治委领导明确要求,把公众委员要作为宝贵资源加以统筹利用,建立城市治理研究院,继续发挥离任公众委员的作用,可以探索与高校学院合作,打造政府智囊团。

    三是荣获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2018年10月28日,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终评评审与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南京市城管局、南京市政府法制办报送的“南京市城市治理法治化的创新实践”项目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中国法治政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至今已举办四届。其奖励对象为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采取的具有重要价值、产生明显社会效益、对于建设法治政府具有示范效应的制度与举措。全国申报本届“中国法治政府奖”共有85个项目。其中入围项目有31项,15项获得“中国法治政府奖”。

03

          公众参与城市治理常态化——从蜻蜓点水到深入基层


    (一)定期举办城市治理圆桌论坛

    公众委员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走访调研这样的形式,收集议题线索,形成调研报告,议题最终要形成决议,甚至变成红头文件,光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

    如何集中各方智慧,让专家谏言、让专业组织表态、让市民发声,在城治委牵头下,公众委员召集主持的城市治理圆桌论坛,搭建起百姓和政府之间的桥梁,让政府有机会聆听民众声音,民众有渠道表达自己的想法,专家有机会让理论指导鲜活的实践。

    到目前为止,圆桌论坛已举办25期,每期论坛由市公众委员组织召开,旨在围绕城市治理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主题为形式,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市民代表等参加,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城市治理建言献策。

    论坛由公众委员轮流担任组织者,充分发挥了公众委员的专业特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城市治理提供“最强大脑”。以政府推动的重点难点工作为出发点,共同为南京城市发展献计献策,在占道经营、黑臭河治理、城市交通与文明出行、智慧停车等主题上,进行观点交锋和思维碰撞,破题思路也愈发明晰。

    (二)现场观摩执法

    从2015年3月起,城市治理委员会牵头,定期组织市、区、街三级公众委员进行执法观摩。在一次占道经营执法过程中,水果店摊主暴力抗法,拿水果刀砍伤了执法队员还大喊“城管打人”,公众委员张纯与同行的公众委员耐心向摊主及群众还原事件真相,不仅成功化解了冲突,也让执法行为得到了百姓的理解和支持,还城管以清白。这一事件随后被各大媒体报道,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提升了公众委员的公众形象。

    现场观摩执法让公众委员们了解了城管执法的困难和阻碍,现场听到了民众和城管的双重声音,从而更加理解和支持城管执法工作,也使得其提交的相关议题在反映民众呼声的同时也能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让议题更富有同理心。

    (三)常态组织公众委员进区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治理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关乎市民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以及物业服务、邻里关系,都需要城市治理主动作为。

    进区街,可以考察民情民意,获得城市治理的第一手资料。学会运用多种调查方法和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访谈、对话、咨询等形式,在区街之中依法找到最合适的抽样,并对个体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报告和决议,进而上会表决。对于公众委员而言,走区街基础,是开展好城市治理工作的必然路径。要提升城市治理,必须进区街,这里有过去、现在和未来。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区街里的城市治理,是最典型的多元主体共治行为,政府、市民、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组织等共同参与,共同行动,最终在区街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成果。

    进区街,既可以看到城市的光鲜,也可以见识街巷的不足,针对基层的困难,利用不同职业的公众委员们的智慧,拓展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真正实现进区街。

    可以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南京各方面工作的落地情况,可以触摸到这座城市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让公众委员知晓过去和现在,并看清楚发展的未来,拥有更高站位,从而提出既连天线,也接地气的议题。

    作为公众参与和了解城市治理基层实践的重要路径,公众委员进区街活动已举办了30期。

04

          工作思考与打算


    一是发挥城市治理研究院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南京城市治理发展水平,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南京城市治理研究院。通过城市治理研究院开展城市治理基础理论研究,提炼和总结现有好的做法,推广和宣传南京经验,加强与长三角的互动交流。努力提升南京城市治理研究水平,完成南京城市治理委员会布置的研究工作,跟踪了解全市公众参与重点和亮点工作,重点挖掘各区特色做法,总结社区公众参与城市治理工作的经验做法,并形成研究成果。

    二是带领公众围绕重点工作参与城市治理。围绕垃圾分类这项全市重点工作开展圆桌论坛、进区街、执法观摩等活动,通过学习条例、宣传分类知识、实地参观好的社区、观摩强制执法等具体形式,引导群众关注并参与和支持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落实对已发决议的监督,带领公众委员督查小组到相关部门实施回头看,督促其落实决议,特别是涉及高质量发展和全市重点工作的决议,作为重点督查内容。在全市选定两个社区,进一步探索基层社区公众参与和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形式、做法,探索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全市公众参与新格局。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各区公众联络的服务和指导。加强各区街道公众联络议事平台服务和指导,确保各区所属街道公众联络议事平台吸引群众参加,商量和评议家门口的烦心事及老大难,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公众委员带动和影响群众的正能量作用。鼓励和帮助各区积极探索具体群众参与工作的形式和方法,开创区域群众参与特色形式。指导各区根据区域工作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公众委员参与及监督力量,配合区级执法,特别是垃圾强制分类后的引导宣传工作。加强市、区、街公众委员工作的横向学习交流,通过取长补短,形成全市各区街公众委员带动身边群众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努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全市公众参与格局。